就我国压延铜箔产能走势来看,随着下游主要需求带动,整体压延铜箔产能稳步增长,从2016年的7070吨增长至2021年的11800吨,随着国内主要压延企业技术逐步成熟,产能持续爬坡同时新企业入局背景下,国内压延铜箔产能仍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。
随着整体压延铜箔产量需求量开始上涨带动,我国压延铜箔产量持续增长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6-2020年我国压延铜箔产量从3579吨增长至8383吨,整体开工率显著提升,2021-2022年随着国内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主要需求量开始上涨,我国压延电子产量出现显著提升,有色金属加工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1-2022年我国压延铜箔产量分别为1.1万吨和1.5万吨。
我国压延铜箔整体较电解铜箔占比较小,随着国内产能产量持续扩张,整体占比小幅度稳步提升,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压延铜箔产量占比总铜箔(包括压延铜箔和电解铜箔)产量小幅度提升,截止2022年达到1.9%,较2021年提升0.1%左右。
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压延铜箔产业现状分析,标准持续完善,产能产量持续扩张「图」》,如需获取全文内容,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。
目前全球压延铜箔产能集中在美日企业手中,日本的日矿金属和福田金属等企业占据了全球80%以上的市场占有率。就国内压延铜箔主要企业来看,国内压延铜箔整体发展较晚,目前实际供给企业较少,主要有山东天和、灵宝金源、中色奥博特、苏州福田和众源新材等企业,随着国内整体压延铜箔需求提升,北方铜业等公司开始入局,主要供给企业基本处于产能爬坡阶段,行业竞争持续加剧。
众源新材从事紫铜带箔材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业务,立足于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,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,掌握了紫铜带箔材产品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工艺,2022年前三季度铜箔产量约1940吨,压延铜箔产品主要使用在于LED、印刷线路板、新能源软连接、板式热换器、背胶铜箔等。目前压延铜箔产品的加工厚度已达到9微米,2022年压延铜箔市占率约20%左右。
随着国内有关标准持续完善,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、5G等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领域持续发展,我国电路板行业需求持续提升,挠性电路板作为关键组成,受益产需迅速增加,加之我国压延铜箔过去一直被日本等国际企业占据主要市场占有率,预计随国内政策推动需求持续提升,压延铜箔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。
在国内政策文件的指导下,在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下,压延铜箔作为高的附加价值且亟须实现替代进口的“卡脖子”产品,国内相关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与生产试验,逐步在低端散热、屏蔽以及高频高速印制线路板等领域实现国产自有化。目前,电磁屏蔽用压延铜箔的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大突破,超薄铜箔的厚度逐步突破至6μm,并逐步规模化、行业化,市场需求强劲,产量呈现井喷式增长。随着市场的
需求和产业技术的发展进程,压延铜箔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,目前挠性印制电路板、锂离子电池、电磁屏蔽用等领域皆有有关标准作为参考,其中《高频高速印制线路板用压延铜箔》规定了高频高速印制线路板用压延铜箔的分类和标记、技术方面的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、标志、包装、运输、贮存、随行文件及订货单内容,于2023年4月开始实行。
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、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,全面客观的剖析压延铜箔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、产业链、经营特性、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。科学使用SCP模型、SWOT、PEST、回归分析、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压延铜箔行业市场环境、产业政策、竞争格局、技术革新、市场风险、行业壁垒、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。根据压延铜箔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,精心研究编制《2025-2031年中国压延铜箔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》,为企业、科研、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、战略规划、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。